上個月看了Disney+美劇《新創大騙局》的前面幾集,就買了《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這本書來看。書的內容果然非常精采,雖是真人真事的訪談紀實,但作者的排版流暢,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爆料內幕,宛如小說般有戲劇張力。
本書的作者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是《華爾街日報》的知名記者,曾得過兩次普立茲獎,花了三年半時間收集資料,跟上百位Theranos相關的人士訪談,最後於2015年10月15在《華爾街日報》頭版刊登他的調查報告,揭露了一連串謊言所建構出的獨角獸註背後的真相。
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Anne Holmes),2002年進入史丹佛大學化工系,隔年休學,在她19歲這一年創立了Theranos (Therapy(治療) + diagnosis(診斷))這家公司,她號稱只要在手指扎出幾滴血,然後滴到一個信用卡大小的盒子,這個盒子稱作「讀卡機」,放入烤麵包機大小的機器,就能做出血液檢驗,然後再用無線方式將訊號傳送給伺服器,這樣一來病人就能在家自己扎手指驗血,他們的檢測結果會被上傳,醫生就能快速地調整病人用藥,不必等到病人下次約診時再來抽血。
Theranos的市值在2013-14年來到高峰,一度高達九十億美元,伊莉莎白擁有公司一半的股權,預估身價來到四十五億美元。《富比士》把她評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時代》提名她為「2015年最具有影響力的100大人物」,《財富》將她評選為「年度商業家」,《Inc》的封面標題就是「下一個賈柏斯」⋯⋯
然而伊莉莎白從未兌現她的承諾,「只要幾滴血就能做所有的檢驗」,現實是讀卡機能做的檢測項目十分有限,大多仍需仰賴靜脈抽血。Theranos自行開發的機器檢測結果也非常不準確,於是他們將病人血液樣本取回實驗室,用市售它牌的商用機檢測結果,然後再回傳到伺服器上。這一切直到2015年《華爾街日報》刊登的文章才將一切真相揭露。
從2003年創業,2015年公司市值來到頂峰,同年被踢爆數據作假,公司實質上無任何創新技術,2018年9月公司倒閉解散。我很驚訝這家公司竟能生存長達十多年,這期間一次又一次錯過交付投資人和合作夥伴的承諾、運營數據作假,但還能不斷的募集資金,這真是匪夷所思,關鍵還是在伊莉莎白身上。
從創業初期,不難看出她具備超強募資與行銷能力,她的家事背景或許也幫上了一些忙,公司剛成立時雖經歷一點小挫折,但還是募資成功,而且很快地就吸引了矽谷具備創業經驗的人士加入。然而跟賈伯斯,祖克柏這些科技業成功創業的輟學生相比,伊莉莎白選擇的醫療科技受限於更嚴謹的法規限制,不能繞開如FDA的監督與管制,此外從書中的描述,伊莉莎白明顯並不具備成功「領導人」的人格特質,猜忌、剛愎自用,因此她遲遲無法帶領團隊交付成果,總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沒有意識到要能實現她的夢想需要團隊的力量,需要招募比她有天賦的人願意與她一起工作,相反的她不斷地開除不願意盲從她的人、逼離職員工簽屬嚴格的保密條約、雇用最頂尖的律師威脅任何可能把真相洩漏的人,基本上她把投資人的錢都花在這上面了。
而且這樣的一家新創醫療科技公司,董事會成員竟沒有任何醫療專業背景人士,倒是一堆頗富盛名的政客,喬治˙舒茲(George Shul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國務卿、蓋瑞˙羅福賀(Gary Roughead),前海軍上將、大衛˙波伊斯(David Boies),王牌明星律師,有如此強而有力的董事會,使投資人即使沒看到實質的成果,也願意去相信這是一間有潛力的獨角獸,更讓知情者會有一種「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感覺,不敢揭露知道的關於Theranos的真相。
伊莉莎白在2022年1月3日被裁定四項罪名成立,每項罪名最高可判20年,她可能餘生都會在牢裡度過。一個最初懷著改變這世界的女孩,到真相被揭露之後,她接受電視台的採訪仍堅信:「這就是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人會遭遇的事情。他們先是說你瘋了,然後開始打擊你,而你最後卻改變了世界」。雖然偏執有時是成功人士的特質之一,但她對於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偏執,無視於自己的行為是在欺騙以及傷害他人(投資人、員工、病人…),這並不足以對她的行為作出辯解。
作者約翰整理了一個精彩的好故事,也無懼伊莉莎白和Theranos的威脅將真相公布出來。沒有實質創新科技跟成果,卻能靠著欺騙、行銷、人脈、威脅…,讓公司生存長達十多年,甚至估值來到九十億美元,董事會、投資人監督機制完全失能,可見再聰明的人還是會犯了集體愚蠢這樣的錯。
註:2013年11月2日,科技新聞網站刊出一篇文章,創投家艾琳˙李(Alieen Lee)提到估值十億美元以上的新創公司不斷激增,她把這些新創公司稱為「獨角獸」(unicr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