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躺平族」這個在八年級生族群中流行的名詞,他們被環境教育到,認為反正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無法成功、無法賺到錢、買不起房,還不如躺平,陷入了所謂的「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人從負面反饋中學到最不知變通的教訓:反正壞事就是會發生,而你束手無策。
小時候老師會讓我們寫「長大之後要做什麼」的文章,我們會寫下長大之後要做太空人、醫生、運動員…等,期望將來能做個有用的人,可是出了社會進入職場之後發現,只是認真工作沒有用,同事做事東閃西閃,反而可以準時下班,會拍馬屁的人可以選擇比較輕鬆的工作,升遷要看老闆喜不喜歡你,最重要的是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調薪的速度永遠追不上物價和房價的漲幅,除了選擇躺平不然還能怎麼辦?
可是相反的,如果我們能夠讓這些人感受到他們也是值得被公平對待,還是有機會爭取成功,那他們就能擺脫習得性無助的輪迴,這時他們就需要一個榜樣,說到榜樣我們或許會聯想到,社會名人、成功企業家、傑出運動員…,的確他們是很好的榜樣,但畢竟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我們需要更多身邊的榜樣,職場上的主管、同事,身邊的親友,網路上的KOL…
之前的文章分享過【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裡的勞勃·狄尼洛、中信兄弟隊的福來喜,他們把自己設定為身邊的人的榜樣,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一種「使命」,這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旦找到這個使命,它會讓你持續進步,想成為更好的人,也會幫助找到自己找到不一樣的價值。
我今年開始參加一個讀書會,召集人是大學的學弟,他說今年讀的書可能超過他過去十年讀的書的總量,其實他一直很想閱讀,可是總是找不到動力,是看了我分享閱讀心得的文章,去年我回台後我們碰了面,促成了他想辦讀書會的契機,他並不是想跟人炫耀他辦了一個讀書會有多厲害,是想藉此督促自己閱讀,另一方面可以藉由讀書會影響身邊對閱讀有興趣的朋友。
也如同我寫文章、經營粉絲團,我知道我過去幾年職涯發展的軌跡是很幸運的,我想分享給更多人,作為年輕人的榜樣也好,或是分享自己的經驗跟想法,透過這樣的方式影響更多的人,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饋。
我們都太輕忽自己對周遭人的影響力,認為影響力是知名大人物才有的,但仔細想想影響我們最多的是張忠謀、郭台銘那些大人物嗎? 還是工作上的主管、同事、身邊的親友? 其實我們的言行舉止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身邊的人,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榜樣」跳出來,才不會讓習得性無助充斥著整個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keny 的頭像
    darkeny

    KenLifeMBA的部落格-邁向自由的人生

    dark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