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想要分享的這一本書叫做《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
是的,7年級生(或稱80後)已經正式邁入40歲了,回想30歲的時候,想著要在這3字頭的年齡想做的事,完成了幾件? 那麼在40歲的時候又想做些什麼?
本書的作者 大塚壽,現為顧問公司EmaMay Corporation的董事長。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學生的時候常翹課,進入職場後開始向各界人士請教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聽起來就像是賣書的行銷企劃),算是大量跟各界人士訪談後以及自身經驗整理出來的心得。
在此我擷取5項,我認為最重要的跟大家分享:
1. 檢視生涯規劃,四十歲以後要做什麼:
如果是個上班族,40歲應該是職涯的一個十字路口,我喜歡目前的工作嗎?我該不該爭取升遷做主管? 我是不是要留在這家公司…? 很多人常因此感到不安,書裡建議我們從5個觀點去做分析: 公司所處業界 -> 公司自評 -> 所屬部門 -> 直屬上司 -> 自我評價
了解自己的不安在哪裡,再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
2. 工作跟生活的平衡:
作者認為,工作跟生活平衡是假議題,正確的態度而是「生活100%」。我蠻同意這句話的,40歲之後在職場的情況,跟30歲剛起步的時候不同,更應該work smart、懂得分輕重緩急、時間管理,不需要刻意去區分工作跟生活,把工作看作跟吃飯,旅遊,逛街一樣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要知道”世上沒有少了你就停擺的工作”,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提高整體效率,才是避免時間完全被工作占據的方法。
3. 時間管理
剛剛提到,40歲之後應該更懂得時間管理,首先你要學會列出”決定不做的事情 ”。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想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太少,那麼就從剔除決定不做的事情開始。
另外好好規劃「周末」。不需要像平時上班一樣,把時間規劃的太緊湊,可以採用「六分法」:兩天假日各自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如果假日是想好好休息,可以規劃禮拜六「上午」的時段睡晚一點,起床後吃個早午餐,「下午」再安排想做的事,「晚上」陪伴家人。
4. 人脈
我一向不喜歡經營人脈,我比較相信當你有利用價值時,人家就會來經營你,我就是人家的「人脈」。不過關於40歲之後,有件事的確該好好做:開始「維護人際關係」。大家經常聽見,下次有空聚一聚、有空一起吃個飯、下次一起喝杯咖啡,結果...大家都應該知道吧。40歲之後的確這部分必須要”刻意 ”一點。
還有要積極建立「年輕朋友的人脈」,這一點我很有感觸,7年級生還沒進入職場就被貼上”草莓族 ”的標籤,進入職場後台灣的就業環境、薪資也進入一個停滯期,當時可以說是充滿歧視,開始啟世代不公的年代,等我們走到40歲時一樣要用輕蔑、歧視的眼光來看年輕世代嗎? 在我認為,年輕人有他們的優勢,更能適應快速變化、更懂得運用科技、對流行更敏銳,了解他們也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新的東西。
5. 持續學習
最後是持續學習,「後疫情時代」,我們的生活、工作可能都會發生改變,我們要怎麼去適應這種改變? 這也是一種學習。平時我會說看書是最好的持續學習方式,首先買書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看書的時間是我們可以自行決定的,不需要在特定的時間,也不需要一次就看1-2個小時。除了看書以外,也可以去參加線上的課程,或是參加一些講座。
這是我節錄了書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幾個點來分享,其實這書讀起來是有點”老生常談”的,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整理一些想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