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參加了一場面試是透過獵頭介紹的一個機會,一家上市櫃公司想找一個BU head,除此之外沒有透漏更多訊息,即使獵頭想方設法的打探也沒得到更多的訊息,但該公司有開一個還算不錯的budget。
當天先是人資跟我進行面試,接著董事長與執行長會親自跟我面試,於是關於這個職位更多的細節應該可以從董事長或執行長口中了解清楚,殊不知,第一階段我跟對方人事副處長詢問該職位的細節,例如:title, report line, scope, team members …這些資訊時,得到的回應都是避重就輕,含含糊糊,後來執行長與董事長加入,執行長開口就問我,從你的經驗看來,應該對我們目前要找的這個領域很不熟,我們的另外一個事業部,你應該可以帶來更多的貢獻,你覺得呢?絲毫沒有要跟我談原本我當天來面試的職務細節。而董事長則先是說從我的履歷看來,我的前東家沒留住我很可惜,如果是他他不會這麼做,但話風一轉跟我說,我現在開的薪資期望或許我覺得是我應得的,但是可能要想一下,不要只看眼前的跟現在,接著就離開了,在董事長離開後,這個面試也草草結束了。
後來我跟送我下樓的人資多聊了一會才了解了這個職缺與這場面試背後的真正面貌。
這個BU原本就有一個VP,雖然是因為BU要擴張所以才開這個職缺,但是所謂的BU head到底與這個VP是怎樣的合作關係,恐怕這個公司也不打算去釐清。另外,這個公司跟本沒有那麼高的預算,與開給獵頭的數字有很大的差異,於是才有董事長的那齣戲。
整體來說,這場面試不是個很好的經驗。
1. 原先跟公司高層面試,期望能聽到關於這個職位的細節,短期的目標,長期的願景,但都沒有
2. 提供給獵頭的budget 與實際的有很大出入
面試者事先花時間準備面試,獵頭盡心盡力的在人力市場上推薦適當的人才,但這間公司的做法無疑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最後還是很感謝幫我推薦機會的獵頭,很積極的在幫我蒐集資料,雖然結果與預期的不同,希望這僅是一個個案,下次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