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1004_092335 (2)

最近有個鄰居的小孩想換工作,想問問我給他一些意見,這個年輕人是國立知名大學研究所畢業,目前在竹科上班,做了一年多,想換工作的原因是工作內容和原先想的不一樣,太過枯燥,但又覺得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選。

這個年齡對生涯規劃迷惘是肯定的,第一份工作做沒多久就想換,也很正常,因為做了才知道跟想像的不一樣。台灣的教育跟業界太脫節了,學校教的東西太專注在書本裡的內容,而忘了告訴學生”社會”長什麼樣子,企業太少提供”實習生”這樣的機會給在校學生,學生沒辦法提前知道職場是什麼樣子? 在學校的時候就該充實什麼技能是以後職場上需要的? 導致年輕人畢業後進入社會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甚至換過幾份工作才能適應,相對的企業,也越來不願意啟用新鮮人,無形中增加許多的社會成本。

跟這個年輕人聊了一會之後,我給他幾個建議:

  • 趁著年輕,就多去嘗試: 現代人的履歷有個特色,職涯的前一兩份工作時間都不會太長,反映了我剛剛說的,校園與工作社會脫節的現象,我認為換工作不一定是不好,30歲以前可以多換過幾份工作,如果真的好好探索,30歲之後慢慢地工作的年資就會拉長,代表已經穩定下來。年輕就是本錢,不多去嘗試怎麼知道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 選擇比努力重要: 人類社會進步的越來越快,過去存在3-50年穩定的產業,將來10年後都不一定還存在,哈拉瑞在《21世紀的21堂課》裡提過,未來AI的發展大數據,結合生物科技對於世界的影響,我們根本不可能預判到了2050年的時候會是怎麼樣? 有什麼工作已經消失了,有什麼技能我們根本不需要在學校學習,AI就可以幫我們辦到了。因此選擇產業很重要,最現實的,選擇了具潛力,未來會快速成長的產業,薪資通常也會比較高。
  • 如果想換專業領域呢? 這個年輕人問了我這個問題,我問他:那你想換什麼專業領域? 他說:電腦軟體類的,Of course! 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隨時用Google查詢資料,線上購物,手機支付,連汽車都可以上網了,這無疑是時下最紅的產業,雖然他沒有任何寫程式的背景,我仍然告訴他Why not?但我也同時提醒他,他會很辛苦,還打趣地跟他說,可能有幾年不敢參加同學會,因為一開始肯定不會是以”工程師”這樣的核心角色進入這個產業,也許當先個行銷、PM或人資? 但他如果確實看好這個產業,還是值得一試的。
  • 如果有選定的產業或公司就密切關注: 每個產業都會有一些指標性的公司,如科技業的Google、Apple,半導體的台積電,電動車的Tesla,大家都會嚮往進入這些指標性的公司,一般來說,制度、薪資、福利都會比較好,在業界裡名氣大,做為將來的跳板也是不錯的選擇,要進入這些公司,平時就多留意這些公司的新聞以及職缺釋放的消息,透過求職網了解平時這些公司開出的職缺以及各職缺需要的技能,當然如果有認識的人可以做內部舉薦,也是很不錯的一個方法。
  • 探索不是逃避: 最後我提醒他,換工作時必須要認清,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到了其他公司可能還是會存在,現在換工作是在探索自己的生涯,而不是在逃避自己不喜歡的,否則去到一個新的公司,遇到一樣的問題無法解決,甚至還會遇到新問題,變成不斷的換工作,越換越迷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keny 的頭像
    darkeny

    KenLifeMBA的部落格-邁向自由的人生

    dark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