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riangle-3125882_1280

時常聽到身邊一些做PM(Product Manager)的朋友,抱怨著工作上的委屈: 工程師東西做不出來、生產線進度又落後了、業務抱怨價格訂太高賣不動…,自己像是小媳婦一樣求爺爺告奶奶的,什麼好話都說盡了,每個部門的人都還是跟老佛爺一樣,叫都叫不動,上頭究責下來第一個背黑鍋的還是我,PM簡直就是世上最”衰”的工作。這也許是你的工作方式錯了,可能是公司的組織架構設計錯了。

在很多大公司各部門「過度分工」下,形成穀倉效應,於是又衍生出PM這樣的角色來做「跨部門溝通」,偏偏這些小PM在各部門之間像是皮球般被踢來踢去,到處碰軟釘子,還沒等到「專業」長出來,就不想幹了,久而久之就變成惡性循環,PM永遠是新面孔,各部門更是不願意搭理,老闆覺得部門間協作性這麼差,也看不到PM的績效。

我自己本身做過產品經理,一天到晚開不完的會,要跟各部門聯繫,追蹤專案進度,雖然當時忙到爆,但我很幸運,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在組織設計上跟其他公司不大一樣,所以我做起來很有成就感,我也是後來才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我比對了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跟其他公司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首先最大的不同點,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有很高的”話語權 ”,在這邊我先說明一下話語權跟實權的不同,話語權指的是可以在某些事項上可以給予意見,而實權指的是該職務對於某些事項擁有”決定權 ”,舉例: 產生進度落後了,產品經理可以”建議”生產線加班,但是決定生產線是否加班的權責是落在廠長身上,因為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是直接匯報給總經理的,不言而喻產品經理是很有話語權的,這一點跟很多人認為,我在公司只是”小小小PM”哪有什麼話語權,有很大的不同。其次,我們公司PM最重要的KPI就是整個公司的EBITDA掛勾,這一點也驅使PM會用更高的格局去跟各部門主管溝通,但又不至於跟各部門最終利益矛盾,這才能使得專案順利推進,也因為這樣的職務設計,有時候會戲稱,我們公司的PLM是培訓總經理的儲備幹部。

雖然有這樣職務設計的優勢,但是做PM本身的專業度也不能少,舉剛剛的例子,PM建議生產線加班,得事先評估,加班所產生的額外成本對於利潤的影響、原物料庫存是否足夠、最終生產線是否能趕上客戶要求的交貨期限…等,沒有做足這些功課就做出建議,廠長最後上呈到總經理審批還是不會通過,久而久之這”話語權”的分量就大大打折了。

我認為做PM得時常盤點自身的”資源”,哪些是可以做為推展進度的”籌碼”,除了公司賦予的話語權自身的專業,我認為「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當然我這裡指的不是去跟窗口”搏感情”,請咖啡、送下午茶這樣的手段,而是在自身的專業上跟找出跟對方的「共同利益」透過合作建起起「信任」。

很多部門,”本位主義”太重,時常用:我也很忙阿、這不干我的事,讓PM碰軟釘子。這時”直球”對決不行,就得想想怎麼丟”變化球”,透過對的溝通管道找到有真正實權的人,舉舉剛剛的例子,PM要求生產線加班趕工,直接去找生產線主管,溝通無效的機率很大,因為生產線主管也沒這樣的權限,如果你的公司組織比較複雜,你可以透過你的主管去找廠長溝通,但是要先把你的”作業”(額外的成本、影響的利潤、材料是否充足、預計交期…)做好,這樣你的主管才有可能幫你”背書”,對廠長來說,或許會增加工廠的人事花費,還要協調勞工排班,看似增加負擔,但結果若是對全公司的EBITDA增長有貢獻,這就符合「共同利益」。對於各部門主管來說,PM能事先蒐集各部門的訊息加以分析,並做出最有利的建議,省去部門間溝通的時間,風險也透明分攤了,最重要的不違背大家的公同利益,自然這樣有信任基礎的人際關係就會建立起來。

最初指導我做產品經理的外國同事,他告訴我,產品經理就像蜘蛛網的中心,事情層層圈圈的圍繞著我們,雖然我們沒有”實權”,但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影響力”去讓事情變好。我覺得做PM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可以接觸到各部門,有機會了解他們在做的事,如果你願意做一年可能累積別人三年功力。假如你現在剛好在做PM,可以想想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有需要重新設計的地方,先別去管組織架構,把”能帶走”的實力先培養起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M 產品經理 厭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keny 的頭像
    darkeny

    KenLifeMBA的部落格-邁向自由的人生

    dark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